幾米之所以創作了《向左走.向右走》全是因為受了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
Wislawa Szymborska)的一首作品〈一見鍾情〉的影響,這首詩是這樣的:
一見鍾情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我想問他們
是否記不得了——
在旋轉門
面對面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說出的「對不起」?
或者在聽筒截獲的唐突的「打錯了」?
然而我早知他們的答案。
是的,他們記不得了。
他們會感到詫異,倘若得知
緣分已玩弄他們
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為他們命運的準備,
緣分將他們推近,驅離,
憋住笑聲
阻擋他們的去路,
然後閃到一邊。
有一些跡象和信號存在,
即使他們尚無法解讀。
也許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個星期二
有某片葉子飄舞於
肩與肩之間?
有東西掉了又撿了起來?
天曉得,也許是那個
消失於童年灌木叢中的球?
還有事前已被觸摸
層層覆蓋的
門把和門鈴。
檢查完畢後並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許同樣的夢,
到了早晨變得模糊。
每個開始
畢竟都只是續篇,
而充滿情節的書本
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
辛波絲卡的作品充滿睿智,卻因為那一矢中的的敏銳觀察,而使讀者容易忽略她的敏細和關懷處。在辛波絲卡的作品中,〈一見鍾情〉相當明朗而且語調調皮,詩中有一對男女被緣份玩弄,而作者與緣份實在站在同一位置上——作為旁觀者,這對男女一早便已應相遇了,卻因為陰差陽錯而擦肩而過。為甚麼會有這麼多的「擦肩而過」呢?因為城市的形成。城市的我們活在密集的空間裡,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變得庸常幾近無意義,即使如詩中所說,他們有着同樣或相近的夢,但無法因而連上彼此。
然而這首詩就是表達這種意思嗎?如何可以理解詩的深層意義?「從題目想開去」是一個方法。
我們有沒有想過為甚麼這首詩叫〈一見鍾情〉?其實詩人已經暗示了,原來最後二人已經碰上,並且愛上對方。於是我們重新讀詩的最後四句一切都豁然開朗:「每個開始/畢竟只是續篇/而充滿情節的書本/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這四句語調肯定,但「情調」卻非常瞹昧。原來整首詩的細節都是說二人相遇之前的種種——但他們永不知曉,所以當兩個人遇上了,他們已經有各自各的過去,這可以是喜:因為二人可以在未來了解過去,「認識」的過程是甜蜜的;這也可以是悲:因為我們無法全然理解一個人,人總有過去,總有一些陰暗的地方,另一半無法觸及。詩的力量在於我們無法為情定調,於是詩的世界便顯得豐富而神秘,像在一塊本來清晰的鏡子畫上花紋,吹上白氣——但誰又敢說,這不是世界的真象呢?